4月11日,王賡武在海南博鰲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海上絲綢之路與華商經濟”分論壇。中新社發 劉關關 攝
  中新社海南博鰲4月11日電 題:海上絲路開放包容 華商迎來歷史機遇
  中新社記者 石岩
  作為新一屆中國領導層對外政策的一個亮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0月份提出後,便引發海內外高度關註。本次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總理李克強明確表示,今年要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項目。
  “過去講‘絲綢之路’主要是在陸上,經由中亞貫穿亞歐大陸所建立的貿易道路。”在由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中國新聞社10日共同主辦的“博鰲亞洲論壇·海上絲綢之路與華商經濟”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席王賡武如是說。王賡武認為,與傳統意義上的‘絲綢之路’相比,“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屬於全球化範疇,而當前的全球化,其實“就是一種海洋的行為和現象”。
  就這一層面來說,從傳統意義上的“絲綢之路”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提出,“中國倡議的‘絲綢之路’構想是一個開放的、包容的體系。”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規模越大,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交往的人越多,分工就會越細化,參與方的經濟增長速度就越快、質量就越高。”
  而包容性的對外開放政策,亦體現在中國參與或主導的多個區域合作機制上。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為例,李克強10日亦明確,該協定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兼顧成員國不同發展水平,不排斥其他區域貿易安排。
  “事實上,‘海上絲綢之路’涵蓋並超越了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說,“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亦包括次區域合作,還包括“經濟走廊、互聯互通,海上通道的安全,海洋資源的開發,甚至包括未來海洋爭端解決機制的安排”。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習近平多次引述的這一詩句,何嘗不代表中國謀求共同發展的渴望。在前述“海上絲綢之路”論壇上,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黃育川指出,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相關工廠將向東盟國家轉移。“這是件好事情,因為中國企業需要往價值鏈上游走。”黃育川指出,而這一貿易結構的改變也將對東盟國家有所助益。
  在中國與東盟國家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謀求共贏的同時,該區域一個特殊的群體——華商也將迎來歷史性機遇。
  “機遇有的是,關鍵看你能不能抓住。”論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表示。在中國借助“一帶一路”加速推動經濟轉型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海外華商大有可為。
  王賡武表示,過去華商貿易基本上由從事貿易者自己主導,政府直接干預的情況較少,現在中國海外貿易仍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私人活動以及人際關係網的建立。“這種做生意的模式是否還能繼續?”王賡武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從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層面去思考華商經濟。
  “在中國資本加速流入東盟的過程中,海外華商要發揮什麼作用?”黃育川說。而在“海上絲綢之路”所伴生的人民幣國際化、中國企業“走出去”等過程中,海外華商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人們期待中國政府正在力倡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此給出滿意的答案。(完)  (原標題:海上絲路開放包容 華商迎來歷史機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t97xtoq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